遠眺鐵路換裝貨場
□文/攝 趙海鵬 本報記者 杜懷宇
6日上午,百年口岸綏芬河鐵路車站換裝貨場內,塔吊在高效有序地對進出境貨運列車進行著換裝作業(yè)。
“十一”假期,當大多數(shù)人沉浸在節(jié)日的歡聚中時,綏芬河鐵路車站卻有一群“護航者”默默堅守崗位,為中歐班列的順暢通行保駕護航。他們用責任與汗水,編織起一條連接中國與歐洲的“鋼鐵紐帶”。
綏芬河鐵路車站是中歐班列“東通道”的重要節(jié)點,為確保班列高效通行,綏芬河站運轉、交接所、貨運、裝卸車間工作人員實行輪班制,24小時不間斷作業(yè)。車站值班員緊盯屏幕,精準指揮每一列班列的進境、出境。交接所、貨運、裝卸車間貨裝值班員指揮每一列班列的換裝作業(yè)。
綏芬河鐵路車站貨運車間貨運員陳挺松說:“我們剛剛送走一趟中歐班列,預計今天下午還會再迎進來一列,有40多個集裝箱。節(jié)日期間,我們實行24小時倒班制度,提前掌握中歐班列集裝箱的運行動態(tài),保障中歐班列的順利通行。”
在另一側的木材裝卸區(qū)域,記者看到10多臺吊車一起開動,通過各部門協(xié)同配合,將單列木材班列卸車時間壓縮至4小時以內。轟鳴的機械聲與指揮員的哨聲交織成獨特的節(jié)日協(xié)奏曲,詮釋著“一帶一路”物流樞紐的全新活力。
從百年口岸到“一帶一路”樞紐,綏芬河鐵路人用堅守詮釋擔當,正是這份默默守護,讓中歐班列的“鋼鐵駝隊”在國慶節(jié)期間依然跑出加速度。